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是工业与商业制冷系统中常用的核心设备,其工作原理基于螺杆转子的啮合运动实现气体压缩,结合制冷循环完成热量转移。以下从结构、工作流程、循环原理及关键组件等方面详细解析:
一、核心结构与组件
主要部件
螺杆转子:由阳转子(凸齿,通常 4 齿)和阴转子(凹齿,通常 6 齿)组成,安装在 “∞” 形气缸内,通过啮合间隙实现压缩。
机体:分为吸气端和排气端,内置进气口、排气口及喷油孔(喷油螺杆机组)。
轴承与轴封:支撑转子旋转,防止制冷剂泄漏,常用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。
滑阀(能量调节装置):通过轴向移动改变转子有效工作长度,实现 10%~100% 的制冷量调节。
联轴器与电机: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阳转子,部分大型机组采用齿轮增速器提高转速。
油路系统:喷油螺杆机组需油泵、油冷却器、油过滤器等,用于润滑、冷却和密封。
分类
喷油式螺杆压缩机:工作时向气缸内喷入润滑油,兼具冷却、密封和润滑作用,应用更广泛。
无油式螺杆压缩机:转子表面镀特殊涂层,气缸内无油,需严格控制间隙,多用于医药、食品等洁净领域。
二、工作原理与流程
完整制冷循环(结合螺杆压缩机)
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需与冷凝器、节流装置、蒸发器组成闭环系统,工作流程如下:
压缩:螺杆压缩机吸入蒸发器出来的低压制冷剂蒸气,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(含油)。
冷凝:气体进入冷凝器,被冷却水或空气冷却,凝结为高压液态制冷剂,同时润滑油因密度差分离(部分机组需油分离器)。
节流: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(或毛细管)节流降压,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。
蒸发:混合物进入蒸发器,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(如冷冻水或空气),蒸发为低压蒸气,再被压缩机吸入,如此循环。
三、关键技术特点与优势
容积式压缩特性
转子齿间容积的变化为周期性间歇压缩,理论上无余隙容积,容积效率高(可达 90% 以上),适合大流量、中高压力比场景。
喷油冷却的作用
降低压缩温升:润滑油吸收压缩热,使排气温度控制在 70~90℃,避免制冷剂高温分解。
增强密封:油膜填充转子啮合间隙,减少气体泄漏,提高压缩效率。
润滑与降噪:润滑油减少转子磨损,同时缓冲啮合冲击,降低运行噪音。
能量调节方式
滑阀调节:通过滑阀在气缸轴向移动,改变转子有效压缩长度,实现无级能量调节,部分负荷效率高。
变频调节:改变电机转速,调整压缩机排气量,适用于负荷波动较大的场景。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工业制冷:化工反应釜冷却、食品冷冻库、医药冷链仓储等大冷量需求场景(单机冷量通常 50~5000kW)。
中央空调:大型商场、办公楼、医院的水冷或风冷螺杆式冷水机组,为风机盘管提供冷冻水。
特殊领域:低温制冷(如 - 30℃以下冷库)、船用制冷系统、热泵供暖(利用螺杆压缩机回收余热)。
五、运行注意事项
油位与油温:定期检查油分离器油位,确保油温在 40~65℃(过低影响润滑,过高导致油分解)。
排气温度:喷油螺杆机组排气温度一般不超过 100℃,无油机组需控制在 120℃以下,避免转子变形。
喘振防护:离心式压缩机需防喘振,而螺杆式压缩机因容积式特性,通常无喘振风险,但需避免长时间低负荷运行(如低于 10%)。
制冷剂泄漏检测:定期用卤素检漏仪检查机组各密封处,防止制冷剂泄漏影响效率和安全性。
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凭借高效、可靠、易调节的特点,成为现代制冷系统的主流选择,其工作原理的核心在于通过螺杆转子的精密啮合,结合制冷循环实现热量的高效转移与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