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卸载起动是为了降低起动时的负荷,避免电机因启动扭矩过大而过载、跳闸,同时减少机械部件(如转子、轴承等)的冲击应力,是保障设备安全起动的关键操作。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卸载装置(通常为滑阀)减少压缩机的实际工作容积,降低起动瞬间的压缩功,待压缩机稳定运行后再逐步恢复负荷。
一、卸载起动的核心原理
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没有往复式压缩机的吸气阀片,若直接带载起动,高压侧的制冷剂会瞬间倒流至低压侧,导致 “倒转冲击”;同时,电机需克服较大的压缩阻力,启动电流可能超过额定值的 5-7 倍,极易引发过载保护。
卸载起动通过滑阀移动改变转子的有效工作长度:起动时滑阀处于 “全卸载” 位置,仅保留少量工作容积(通常为 10%-20%),此时压缩机吸气量小、压缩功低,负荷大幅降低;待起动稳定后,滑阀逐步复位,恢复全负荷运行。
二、卸载起动的关键部件
卸载起动依赖以下核心部件协同工作,需在起动前确认其状态正常:
滑阀:安装在两转子下方的圆柱形滑块,通过移动改变密封线位置,调节有效工作容积。
油活塞与油缸:通过高压油推动活塞,带动滑阀移动(卸载 / 加载动力源)。
控制电磁阀:分为 “卸载电磁阀” 和 “加载电磁阀”,通过控制高压油的流向驱动油活塞动作。
油管路:连接油泵、油缸、电磁阀,提供高压润滑油(兼作动力油)。
控制器(PLC 或继电器):自动控制电磁阀通断,实现滑阀的自动卸载与加载(部分小型机组为手动控制)。
三、卸载起动的详细步骤及操作要点
1. 起动前的准备工作
系统检查:确认制冷系统中,吸气阀、排气阀处于全开状态(螺杆机无吸气阀片,需通过管路阀门保证高低压连通);油位在视镜 1/2-2/3 处,油温和油压正常(油温≥25℃,油压比吸气压力高 0.15-0.3MPa)。
卸载装置状态确认:
手动控制机组:通过手动旋钮将滑阀调至 “0%”(全卸载)位置,观察滑阀指示杆(或位移传感器),确认其处于最左端(小型机组)或最右端(根据结构不同)。
自动控制机组:通过控制器发出 “卸载指令”,确认电磁阀动作、滑阀自动复位至全卸载位置(可通过压力或电流反馈验证)。
2. 执行卸载起动
启动电机:接通主电源,按下 “起动按钮”,压缩机开始运转。此时因滑阀处于全卸载状态,电机负载轻,启动电流会快速从峰值(约 3-4 倍额定值)降至正常范围(通常 3-5 秒内)。
监控起动初期状态:
电流:观察电流表,确认启动电流未超过电机额定值的 4 倍,且 10 秒内回落至额定值以下。
压力:低压侧(吸气)压力应缓慢上升,高压侧(排气)压力无剧烈波动(若排气压力骤升,可能是卸载装置未动作,需立即停机检查)。
声音:转子运转应平稳,无 “金属摩擦”“撞击” 等异常噪音(若有,可能是滑阀卡滞,需停机排查)。
3. 逐步加载至目标负荷
待压缩机起动稳定(通常 30-60 秒,具体以电流、压力稳定为准),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逐步加载:
手动加载:旋转 “加载旋钮”,高压油通过油活塞推动滑阀向 “加载” 方向移动(靠近排气端),每调节一次停顿 10-15 秒,观察低压压力(应逐步下降)、电流(应逐步上升),直至滑阀达到目标负荷位置(如 50%、100%)。
自动加载:控制器根据设定程序(如低压压力、温度反馈)自动开启 “加载电磁阀”,滑阀按预设速率(通常每步 5%-10% 负荷,间隔 20-30 秒)缓慢移动,直至达到设定负荷。
注意:加载过程中需避免速度过快(如 10 秒内从 0% 加载至 100%),否则会导致低压骤降、高压骤升,引发系统波动(如蒸发器结霜不均、冷凝器超压)。
4. 起动完成后的确认
滑阀位置:通过指示杆或控制器显示,确认滑阀已稳定在目标负荷位置(无来回窜动)。
运行参数:吸气压力、排气压力、油温、油压、电流均处于设备规定范围(参考机组手册,如排气压力≤设计压力 1.6MPa,油温≤65℃)。
卸载装置复位:若为自动控制,确认 “卸载电磁阀” 已关闭,油活塞无泄漏(可通过油管路温度或压力判断)。
四、常见问题及处理
起动时电流仍过大:可能是滑阀卡滞(未处于全卸载位置),需停机检查滑阀与油缸的连接是否松动、油管路是否堵塞。
加载过程中压力波动剧烈:加载速率过快,应降低加载步长(如从每步 10% 改为 5%),延长间隔时间。
滑阀无法移动:可能是高压油压力不足(油泵故障)或电磁阀卡涩,需检查油泵排量、电磁阀线圈通断。
总结
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卸载起动需遵循 “先卸载→低负荷起动→逐步加载” 的流程,核心是通过滑阀调节控制负荷。操作时需重点监控滑阀位置、电流、压力等参数,确保各部件协同动作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。实际操作需结合具体机组型号(如开启式、半封闭式)和控制系统(手动 / 自动),参考设备手册细化步骤。